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40歲以上的成年人高達九成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日本岩手醫科大學齒學博士梁榮洲表示:「牙周病初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所以容易被大家忽略;刷牙時牙齦流血,或是牙齦紅腫、觸痛都是牙周病的小徵兆,但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療的效果更佳。」
牙周病是國人口腔內常見的疾病,但牙齦萎縮、出血,或是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出現持續性口臭等,通常都會被忽視。有可能會造成齒糟骨遭破壞、牙齦嚴重萎縮等口腔問題,最後將造成牙齒鬆脫,骨頭地基流失。
梁榮洲醫師表示,牙周病會造成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若患者持續延誤就醫,除了治療照護變得困難之外,費用也是一大考量,動輒要數千到上萬元不等。嚴重牙周病則會造成牙周組織嚴重遭受破壞,患者口內常會有不定期、遊移性的化膿腫大,囗臭的味道加劇,最後牙齒遭到拔除或自動脫落的命運。
牙周病會造成齒槽骨大量流失,這時就必須按部就班的補骨重建,才能強化植牙所需空間,提高植牙成功率。梁榮洲醫師指出,「正確的口腔清潔應是三餐飯後刷牙、漱口,且採用「貝氏刷牙法」,刷牙齦與牙齒交接處,之後再利用牙間刷或是牙線清潔齒縫,最好再用牙刷輕刷舌部,以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
文/林岳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