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持續積極研究、收藏優秀藝術作品,至今收藏件數已近4千5百件,除善盡保存維護與研究,同時藉由各式形態的策畫展出,將珍貴的藝術資產呈現於大眾面前。
北美館2012年典藏展以《凝望之外/典藏對語》為題策畫,本展旨在以精心的作品選件及展場配置安排,顯現藝術作品本身圖像語言的溝通關係、揭示其在藝術發展上的時代意義與文化象徵,讓作品與作品間、觀眾與作品、歷史之間產生共鳴與對話,藉此顯現台灣因各種文化刺激影響而產生多元的人文精神與在地特色。展覽作品以人物、文字、符號、自然風土與花鳥植物等題材分七區展示,展出35位藝術家共50件作品,類型包含攝影、膠彩、油畫、版畫、錄像裝置、綜合媒材等,主要為近年新進收藏或修復完成之作,近半數作品為首次於北美館公開展出。
同時,本次展覽為紀念今年初以百歲高齡仙逝的前輩藝術家郭雪湖(1908-2012),闢劃專區展出北美館典藏郭雪湖六件作品,包括描繪台北的〈圓山附近〉、〈南街殷賑〉、〈新霽〉,以及〈百合圖〉、〈春滿亭〉以及〈丘居圖〉等,藝術家家屬亦特別為此展借出〈圓山附近〉與〈南街殷賑〉兩幅底稿草圖一併與原畫作展出。而與郭雪湖同為台展三少年的陳進、林玉山等三位藝術家作品,北美館依各自作品題材於本展分區展出。與郭雪湖亦師亦友的日籍畫家鄉原古統,本次北美館展出其描繪1920年代台北名勝與台灣花卉、山海等自然景觀等畫作,與其他不同年代藝術家描繪台灣風景的不同樣貌、媒材作品陳置一室,並與郭雪湖的風景、靜物畫等並鄰展出。
在展覽的人物主題區中,共展出12件不同年代的人物肖像作品,如陳進在1935年以其大姐為模特兒所繪的膠彩畫作〈悠閒〉與〈手風琴〉,前者表現台灣早期少女閨秀的清雅嫻靜,後者的東方旗袍搭配絲襪、高跟鞋以及髮尾捲燙的造型,則流露當時風靡的西方時尚品味。同時並置一室的為陳景容將西方著名石膏像為形象入畫的〈海邊的維納斯〉、林壽鎰拍攝1950年代台灣明星「張美瑤」的黑白與手工著色影像,以及藝術家對親密愛人的深情凝視,以妻子入畫的陳慧坤作品〈無題〉與〈古美術研究室〉及許深州〈淨境〉等;種種形象表現出不同藝術家在人物肖像上的技巧琢磨、對畫中人物的情感投射,也反映著當時代的文化軌跡。觀眾欣賞畫作之餘,對於女性古典優雅或摩登新潮的美的定義,也隨著自身感受以及文化經驗的累積影響而有所不同觀點及詮釋。
台灣山水風景主題區中的11組件作品,含膠彩、水墨、油畫及銅版蝕刻等方式為媒材創作。奠定台灣東洋畫基礎的日籍藝術家-鄉原古統,曾旅居台灣20年,本展展出其〈台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與〈台灣山海屏風-北觀怒潮〉兩組12連幅作品,係他在1930年代連續以巨幅聯屏創作的水墨畫,表達出一位外來者對於台灣豐美卻嶙峋的風土所投射的凝視或讚嘆。同時鄉原古統的膠彩小品冊頁〈台北名所繪畫十二景〉,則以濃厚的日式風情描繪1920年代台北新公園、大稻埕、龍山寺、植物園、新店溪等12處台北景點的日夜風光與人文景像。
相對於日治時期的台灣風景畫,台灣當代藝術家在表現同樣題材時,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心象與畫境。例如版畫家楊炯杕歷時六年創作的〈時光封印〉,係他凝視故鄉宜蘭山海景像,以上下錯落的聯幅方式佈置,順應原自然地景起伏的全景視野,也讓觀者的視點與心靈隨著觀看畫作經歷如富詩意的時空之旅。另外如吳繼濤〈島嶼邊陲〉、倪再沁〈山林與山路〉及連建興〈失落的嶺腳〉等,每件風景畫面雖多半杳無人跡,但在創作方式與內涵皆別具新意,且牽動觀看者欲搜奇探密的心緒。
展區最後以寫生花鳥為主題展出12件1920至1940年代膠彩作品,例如日籍畫家木下靜涯描繪夾竹桃、美人蕉、蝴蝶等充滿熱帶風情的動植物畫作〈南國初夏〉,並置展出的有台灣畫家呂鐵州〈台灣藍鵲〉、蔡雲巖〈秋日和〉、陳宜讓〈七面鳥(火雞)〉、林玉山〈雙牛圖〉、潘春源〈牛車〉、盧雲生〈梨子棚〉等繪製農家生活象徵或具地方色彩之花卉農物,呈現當時代不同藝術家所觀察的各式台灣動植物種以及不同的繪畫表現手法。
《凝望之外/典藏對語》展覽將自06月09日展出至09月02日,展覽期間規劃每日定時中文團體導覽、週六英文團體導覽、賞析會、週間與假日親子導覽與創作營等各式教育推廣活動。詳細時程及報名方式,可參閱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
展覽地點: 北美館二樓
策展人: 林育淳、蘇嘉瑩
文/鍾汝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