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台灣-以色列交流展
Boundaries on the Move, a Cross-Cultural Dialogue
本次展覽在展前已獲當地的媒體「國土報」(Ha'aretz)與「晚禱報」(Ma'ariv)大幅報導,晚禱報專訪策展人張芳薇,深入探討此次的台灣參展作品與台灣當代藝術現象。策展人張芳薇在這次的交流展經驗觀察指出,以色列當地普遍認為此次展覽展現了台灣藝術主題的多元思考,從政治、經濟等社會議題等,甚或如吳季璁、蔡佳葳作品的哲學式思維與內省式作品,且同時包含以色列藝術家的參與,讓展覽主題的意義與表現層次更進一層,這部分的感受獲得許多迴響。
參展藝術家裴瑞克訝異地發現,10年前曾在耶路撒冷完成一系列跳躍的作品,與同為參展的台灣藝術家姚瑞中「反攻大陸行動—行動篇」的創作概念有相通之處。藝術家佘彌特與吳季璁、蔡佳葳作品倂置一區,三位藝術家皆以錄像裝置參展,素材各自取材於自然界物質,如水、木、火、土等,其表現手法上的異同,營造以作品對話之效,特別令觀眾印象深刻,是迴響最大的作品。佘彌特也特別指出,非常高興能看到來自與自身文化不同的藝術家,卻在某些創作觀點上卻能如此貼近。
台灣在展出作品中特別提出一件現地製作計畫:陳擎耀「乞丐皇帝命-流浪漢計畫」。相應高房價議題近年在以色列備受爭議與討論,陳擎耀此系列作品在探討居住議題,尋找具政治符號代表性、且能與在地觀眾產生共鳴迴響之建物為創作標的,並使用流浪漢常用做為居住紙箱為素材製作,以提出對居住正義的反諷姿態。在以色列現地製作時使用的紙箱材料,是由赫茲里亞美術館事前準備,陳擎耀表示因館方所提供的紙箱多屬方正規則造形,與位於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會大廈Knesset外觀風格相呼應,因此選定Knesset為這次的創作標的。
另外一位參展藝術家朱駿騰的裝置作品「西遊記」,以過去在英國、台灣等地求學旅遊時,在跳蚤市場所蒐集購買的具東方異國風情類的骨董物件為創作媒材,此次也運用在以色列佈展期間,實地走訪當地跳蚤市場尋求創作素材,調整加入至這次在以色列的展出作品。
《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由北美館與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共同主辦策畫,以館對館機構合作、主題式策展方式進行,以「移動中的邊界」作為主體意象來探討「邊界」這一個在使用上持續希望被固定下來的概念或現實,探討在高科技與全球化現實下,個人面對益發複雜的個人身分認同、區域與國家的邊界、社經與繼之而來的新住民等議題進行探討。
展覽共16位台灣當代藝術家與3位以色列藝術家作品聯合展出,展出作品類型包括攝影、錄像、雕塑裝置、平面油畫、版畫與綜合媒材等。策展人所挑選的16位台灣藝術家,就資歷、關心主題與表現手法等方面所涵蓋之廣度與深度,藉由「移動中的邊界」主題貫串多方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僅觀眾將在一個主題展覽中一覽台灣多方發展的藝術創作類型,同時因為與以色列藝術家作品的並置呈現,連帶促進當地觀眾欣賞台灣當代藝術,增進兩地當代藝術之文化交流與對話。
策展人: 張芳薇,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暨國際計劃辦公室主任
塔麗亞.列敏(Dalia Levin),以色列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館長
參展藝術家(台灣): 張乾琦、陳界仁、陳擎耀、侯俊明、謝英俊、黃致陽、黃海欣、彭弘智、姚瑞中、蔡佳葳、崔廣宇、杜佩詩、朱駿騰、王雅慧、吳季璁、蘇育賢
參展藝術家(以色列): 妮拉.裴瑞克(Nira Pereg)、彌基.克瑞茲曼(Miki Kratsman)、蜜哈.佘彌特(Michal Shamit)
主辦單位 台北市立美術館、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Herzliy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指導 中華民國外交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色列外交部
協辦 駐台拉維夫台北文化經濟辦事處
展期 即日起-2012.08.11
地點 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
文/鍾汝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