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台灣-以色列交流展
Boundaries on the Move, a Cross-Cultural Dialogue
展覽將自05月18日於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展出至08月11日。本次展覽的合作緣起,可溯自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年與以色列當代藝術的交流互動,曾引介以色列傑出藝術表現給台灣大眾,如於2003年舉辦《領域:當代以色列設計展》、2008年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舉辦《以色列建國60年紀念-國家的誕生:保羅.高曼&大衛.羅賓哲攝影展/丹.雷辛格設計展》等
台灣與以色列分別位於亞洲大陸東西邊緣,地理位置上皆同樣為國際政經地理要衝,而在近代的發展歷程上,台灣與以色列在國內外之處境,分別面臨了相似的挑戰及問題;在現今政治上,兩國同樣提倡民主,堅持主張以民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然而儘管彼此間有許多相似處,其各自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複雜的歷史與地緣關係,衍生出各具獨特性格的政治情勢與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不論是國族、政治與經濟社會乃至於人民本身,都具有相當有趣的議題發展與討論空間。
2012年《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台灣-以色列交流展,由北美館與以色列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共同主辦策畫,台灣方面由北美館雙年展暨國際計畫辦公室主任張芳薇,以色列則由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館長塔麗亞.列敏(Dalia Levin)兩位共同擔綱策展人,係台灣當代藝術在以色列首次以館對館機構合作、主題式策展方式,引介16位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品至以色列,並與3位以色列藝術家作品聯合展出。日前台灣方面策展人張芳薇與三位藝術家陳擎耀、朱駿騰與吳季璁,已先後離台出發至以色列,著手進行佈展工作以及現地製作計畫等。展覽開幕預計於以色列當地時間5月18日中午12時,假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進行,北美館代館長翁誌聰與外交部相關人員將代表主辦方北美館與台灣出席與會。
《移動中的邊界:跨文化對話》展覽以「移動中的邊界」為題,以此作為主體意象來探討「邊界」-這一個在使用上持續希望被固定下來的概念或現實,以「移動中的邊界」在生活中的多層次意涵為經,台灣與以色列所面臨的社會與政經議題為緯,探討在高科技與全球化現實下,個人面對益發複雜的個人身分認同、區域與國家的邊界、社經與繼之而來的新住民等議題進行探討。
本次台灣方面的展出作品類型包括攝影、錄像、雕塑裝置、平面油畫、版畫與綜合媒材等,其中含北美館典藏品: 黃致陽「肖孝形產房」及姚瑞中「反攻大陸行動-行動篇」等;選件中包括許多為藝術家近年新作,如張乾琦「脫北者」、陳界仁「帝國邊界Ⅱ-西方公司」、王雅慧「荒地計畫: 為我插一盆花」、杜佩詩「玉山迷蹤之五-從米歇爾.傅科到我們的美好未來」以及吳季璁「煙林圖之一」等;藝術家蘇育賢則受邀先行於今年2月至以色列駐村後,返台創作新作「椅子」,以及陳擎耀的現地製作計畫,蘇育賢提前於開幕兩週前抵以色列,預計將以當地建築標地物為題創作「乞丐皇帝命-流浪漢計畫」裝置系列;展覽同時邀請資深攝影家彌基.克瑞茲曼(Miki Kratsman)、妮拉.裴瑞克(Nira Pereg)與蜜哈.佘彌特(Michal Shamit)等3位以色列藝術家之作品共同參展,藉由以「移動中的邊界」主題貫串,展覽作品的並置呈現,加強建立並落實兩地當代藝術之文化交流與對話。
赫茲里亞為以色列中部沿海城市,位在首都特拉維夫北邊約15分鐘車程,經濟文化與教育水準發達,也是知名海濱休閒度假地點。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成立於1965年,致力於以色列與國際當代藝術發展,尤以探索與社會和政治議題相關之藝術觀點,該館向與國際交流甚繁,自許為開放的展示平台,匯流當地藝術發展與國際接軌,強調藝術本身的力量是跨越國界、是能具有意見思想的溝通功能,更甚而有所作為。
主辦單位: 台北市立美術館、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Herzliy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指導: 中華民國外交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色列外交部
協辦: 駐台拉維夫台北文化經濟辦事處
文/鍾汝璧